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 发布时间:2025-02-23 03:44:14 来源:网易 编辑:文仁心
标签: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是中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旨在规范企业财务报表中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要求。该准则对于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联方定义

根据准则,关联方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另一方,或者受同一方控制的企业,以及其他可能产生利益转移关系的实体。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母公司、子公司、共同控制的投资单位、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等。

二、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任何交易或事项,包括但不限于购买或销售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租赁资产、担保等。这些交易可能由于关联关系而与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交易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特别披露。

三、披露要求

1. 基本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所有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基本情况,包括关联方名称、性质和与企业的关系。

2. 交易细节:对于重要的关联方交易,企业需详细披露交易内容、金额、定价政策及未结算项目的情况,确保信息充分透明。

3. 未结算项目的披露:企业还需披露与关联方之间的未结算项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的金额、账龄分析等,以便评估风险。

四、意义与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实施,有助于增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同时,它也促进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了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信息得到恰当的披露,从而保障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