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呼吸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机械动力建立肺泡与气道通口的压力差。当气道通口的压力超过肺泡压,气体流向肺内,产生吸气动作;当释去气道通口的压力时,肺泡压高于大气压,肺泡气排出体外,达到呼气。人工呼吸机可对无呼吸的病人进行强迫通气,对通气障碍的病人进行辅助呼吸。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知识君"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二、人工呼吸器的作用
1、人为地产生呼吸动作:呼吸机能人为地、主动地产生呼吸动作。它可以不依赖病人的呼吸中枢,产生、控制和调节呼吸动作,也可以完全替代呼吸中枢,产生、控制和调节呼吸动作,还可以替代神经、肌肉等产生呼吸动作。
2、改善通气:呼吸机的正压气流,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的病人得到足够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对有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下降的病人,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或途径,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降低引起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下降,故同样能改善病人的通气。
3、改善换气功能:呼吸机可以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氧的弥散;也可以利用特殊的通气模式或功能,如吸气末屏气、呼气延长、呼气末正压等改善肺内的气体分布,增加氧的弥散、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减少肺内分流,纠正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4、降低呼吸做工:呼吸机可以不依赖神经、肌肉而产生呼吸动作,故能减少呼吸肌负荷,减少呼吸做功,降低耗氧,有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
5、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机械通气的气道内正压,能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如多发、多处肋骨骨折所致连枷胸引起的反常呼吸运动,纠正由连枷胸反常呼吸运动引起的缺氧或二氧化碳的潴留。
三、人工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1、准备呼吸器按机器使用说明书接好各部零件
认真检查各部件性能是否良好。雾化罐中装入一定量雾化液。接好电源线、地线。打开气源(氧气筒或空气压缩机)。
2、呼吸器与患者的连接
(1)面罩法方法简单但不常用,可短期,间断地用于置有胃管的清醒合作的病人或急性呼吸停止的抢救。
(2)气管插管法抢救昏迷、半昏迷病人时常用,效果最好,但维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2小时)。
3、呼吸器参数的调节
(1)潮气量,即一次气体进入量。一般为8ml/kg,成人约500-800ml.
(2)呼吸频率,成人一般12-20次/分,小儿酌情增加。
(3)输入压力,即进气时气道内产生的压力。成人一般为1.18~2.45kPa(12~25cmH2O)。如气道阻力大肺顺应性差者,应加大压力。
(4)呼吸时间比即每次进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一般采用1:1.5~2.对阻塞性通气障碍者,呼气时间应延长,约为1:2~3,如是限制性通气障碍,则应延长进气时间,约1:1~1.5。
(5)供氧浓度,即输入气中氧气的浓度。一般以40%为宜,定压型呼吸器可按需调节。定容型呼吸器则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吸入氧浓度%=[每分钟氧流量(L)×80/每分钟通气量(L)]+20
4、呼吸器运转过程中的观察
(1)输入气体压力的变化压力增高常表示气道阻塞或肺顺应性减低;压力减低应注意进气量不足或漏气,需及时纠正及处理。
(2)进入气量的变化定压型呼吸器的潮气量无数字显示,临床上可根据胸廓的起伏、进气声长短来间接判断。原则上应以血气分析为依据,及时调整气量大小。
(3)呼吸是否合拍即病人是否适应机械通气。如不合拍,应查明原因,通常与痰液阻塞、通气不足有关,应注意气道通畅。若是自主呼吸较强以致不能合拍,可短期过度通气或注射安定10-20mg或吗啡5-10mg以抑制过强自主呼吸。
(4)观察心率、血压、神志改变如心率、血压平衡,神志清醒,躁动减轻,提示呼吸器用得合适,反之,则应检查有无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
(5)血气监测不论何种呼吸器,在控制呼吸期间均应定期复查血气,以判断呼吸器通气是否正常,治疗是否有效。
5、呼吸器的撤离
(1)指征凡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有力、稳定;神志清楚,咳嗽反射恢复;呼吸衰竭的病因基本控制;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可考虑撤除呼吸器。
(2)步骤首先调整呼吸器有关参数,逐渐降低频率,减少潮气量或进气压力,降低给氧浓度,直到停止氧疗。然后先于白天间歇使用呼吸器,逐渐延长停用呼吸器的时间,直到完全停用。如停用期间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应及时再用呼吸器,一般呼吸器应用越久,撤离的过程也越长。
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人工呼吸器有什么作用 如何正确使用人工呼吸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