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疾病的并发症都是该病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引起的。专家根据手足口病临床病症可以分为五期或五个发展阶段。第一期时手足口病病发初期,也叫初疹期,病症比较轻和明显,九成以上的病例都在这期发现并治愈。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出现皮疹,有时候臀部、肛门、关节处也会出现皮疹,由于该病具有自愈性,一般在家隔离休息,配合家庭护理,1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家长不用惊慌,只要孩子的体质比较好,做好家庭护理,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即可。
2.少数患儿可能由于易感体质因素出现病情反复,病情发展迅速,引起不同的并发症,这种情况多见于3岁以下的孩子。
第二期是神经系统受累期,表现为神经系统感染,出现精神不好、嗜睡、四肢抖动或抽搐,全身乏力等,更为严重的还表现为昏迷、抽搐频繁和脑水肿等。这时候的患儿容易得脑炎、脑膜炎。
3.第三期称心肺功受损,表现为呼吸系统受感染引起呼吸急促困难、节奏改变且不平稳、口唇微紫,有严重的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第四期是衰竭期,表现为循环系统受感染,出现面色灰白、血压不稳定,或高或低,脉搏浅而急促等,严重时还会休克、呼吸衰竭,甚至肺出血、肺食变,以至于出现心肌的表现。这两期引起的并发症很严重,所以密切注意病情,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
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1.一般治疗。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维持血压稳定。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是哪些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