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名词解释(破窗理论)

  • 发布时间:2024-01-23 08:30:43 来源:
标签:
导读 你们好,最近小未来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破窗理论名词解释,破窗理论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你们好,最近小未来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破窗理论名词解释,破窗理论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破窗实验:

2、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3、破窗理论提出:

4、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5、“破窗”的出现,会助长人们的四种心理形成:颓丧心理、弃旧心理、从众心理、投机心理。

6、经典案例:

7、 纽约的地铁一直犯罪率的较高,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他从全力打击逃票开始整顿纽约地铁的秩序。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

8、破窗理论的启示:

9、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有可能传递一种错误信息。进而导致更坏的后果,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以上就是破窗理论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